世博文化公园项目申请报告

世博文化公园项目申请报告

发布日期:2022-12-14 来源:山西省工程咨询协会 浏览量:1090

完成单位:上海浦东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本项目获得2020年度全国优秀工程咨询成果二等奖

一、项目概况

世博文化公园位于临近上海市中心的黄浦江边,东至长清北路,西、北至黄浦江,南至通耀路,用地面积154.2公顷,是上海市中心规划最大的生态文化综合性公园,是上海的城市生态、生活文化的门户与地标。

根据市委、市政府“建设世界一流公园”的部署,为落实中央城市工作会议精神,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不断提升城市环境质量、人民生活质量,统筹生产、生活、生态三大布局,受上海地产(集团)有限公司委托,我司进行了“世博文化公园项目申请报告”研究和编制工作。

世博文化公园定位为生态自然永续的森林公园、文化融合创新的文化公园、市民欢聚共享的城市公园。建设世博文化公园是上海完善生态系统,提升空间品质,延续世博精神,建设卓越全球城市的重大举措之一。按照“百年大计、世纪精品”的总体要求,着力打造世界级滨江公共活动空间,突出生态性、文化性与公共性。世博文化公园统一设计、分期实施,并报启动区、雪野路以北和雪野路以南东区、雪野路以南西区分批申请核准。

2018年1月,经上海市政府研究,为更好地推进公园建设,成立世博文化公园建设指挥部,由市政府秘书处、地产集团、市发改委、市住建委、市交通委、市财政局、市规资局、市绿容局、浦东新区政府,以及市经信委、市国资委、市民房办、市公安局、市生环局、市水务局、市文广局、市体育局、市通信管理局、申通地铁集团、久事集团、城投集团、申能集团和市电力公司等主要领导组成。

2018年7月、2020年1月和2020年5月,项目顺利获得了市发改委的核准批复。


二、咨询服务过程和主要内容

咨询工作中的主要工作以及解决的主要问题如下:

1、全过程参与项目策划、研究与前期工作从项目初期介入,策划“金点子”方案、参与建设导则确定,明确分期建设内容,编制工作计划和大纲,缩短了公园前期立项工作周期,为2018年年底雪野路以北的顺利开工起到了重要作用。

2、咨询工作涉及专业面广,工作量大,工作技术难度高。

建设世博文化公园是一项系统性工作,堪称我国公园绿化工程建设之集大成者,工程涉及专业面广,专业性强,技术要求高。本项目汇集了国内外多家方案公司,涉及十几个专业,百余位设计师及顾问,协调工作多,资料量大,如何保证各项工作有条不紊地开展,并处理好多种信息和资料,平衡好各方意见,对咨询工作提出了极高的要求。

2017年11月至2019年12月,我司多次参加方案汇报推进会,协助建设单位,从绿化种植、铺装设计、景观设计、竖向设计、土方平衡、交通组织设计、建筑设计、结构设计、电气设计、暖通空调设计、消防设计、项目建设管理、工程质量安全和投资控制等方面,运用多种咨询工作方法,关注核准过程中的重要问题,对设计方案提出优化建议,顺利地完成了立项工作,完成了世博文化公园“拼图”。

3、应对规划调整及江南园林的建设需求,完成雪野路以北核准调整工作。

2018年10月8日,李强书记到世博文化公园调研后,提出:要把世博文化公园精心打造成为传世之作,景观规划要进一步细化完善,尤其要把江南文化元素充分融入其中,既要有绿化也要有文化,既要有森林也要有园林,展现江南园林特色,建设一座有韵味、有故事的大公园。2018年11月,区域控详规化调整,温室花园由原规划的雪野路以南调整至雪野路以北。

为使得重大项目的决策科学、规范,项目组从多维度进行了全面深入地决策研究。一方面完整地梳理了需要调整的关键性资料,对项目的调整进行了完整分析。另一方面,针对世博文化公园“文化”的重要地位,从凝结世博地区工业记忆和江南特色分析入手,同时对标同类项目,研究分析了预期可产生的效果效益及能耗情况,从管理人员、运维、影响力等多方面分析研究了工程的可持续发展性;顺利完成了核准调整工作。


三、工作主要创新和突出特点

市区内如此大规模的公园绿地建设项目极为少见,项目工作主要创新和突出特点如下:

1、“金点子”方案征集,工作方法创新公园作为一种城市基础便民利民生态设施,符合国家产业发展方向和政策要求,对生态环境发挥积极的促进作用。建设世博文化公园,是上海完善生态系统,提升空间品质,延续世博精神,建设“卓越全球城市”和“生态之城”的重大举措之一。世博文化公园工程地位突出,社会影响大,因而工程建设受到了诸多关注。

为充分了解广大市民的意愿,咨询工作创造性地把民情民意用于建设指导,2018年3月至5月,针对世博文化公园的建设方向和规划内容进行了一次针对全市人民的意见征集,充分了解民情民意,共收到市民意愿调查表22377份;金点子方案1810份;涉及世博文化传承、建立主题场馆、公园形态、植物特色、配套设施、智能化、特色景观、科普意义和周边交通等方方面面。我司将收集的信息融入咨询工作,将前期工作与民意需求相结合,合理确定项目的建设方向、建设内容和建设规模,使建设工作落到实际。

2、明确建设标准,功能目标实现途径创新“伟大的城市诞生伟大的公园”,世博文化公园在“在历史叠加中重生”,运用水、地表、人文、自然等元素,演绎一次承上启下的蜕变,打造循环再生、自我更新、开放共享、时代感鲜明的世界级文化公园,是上海面向世界、面向未来转型发展的重要生态和文化标志。由于本工程的位置及定位目标等特殊性,可参考类似工程实例较少,超出常规的公园建设项目。

在此背景下,2017年11月至2018年3月,为明确世博文化公园建设标准,指导一流公园建设,组织具有大型、高标准建设经验的设计、施工单位等,对世博文化公园的景观设计、材料使用、建筑工艺等全过程各环节开展研究,并在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形成《世博文化公园建设技术导则》,得到市住建委和市绿容局认可,解决项目定位目标实现的难题,即如何“建设世界一流公园”;为后续工作地进行奠定大原则和指标方针。

3、生态与文化相融合,设计理念创新世博记忆与现代园林相结合——保留改造四座世博场馆,承担文化溢出功能,四周通过配置高品质观赏乔木,打造欧式精致园艺及野趣缀花草甸景观,营造粗放与精致对比交融的视觉感受。

海派文化与江南特色相融合——集江南园林之精粹,采用传统园林空间造景,演绎传统江南形式,局部点缀海派园林经典桥梁,营造传承江南园林特色的园中园。作为游赏、雅集的场所之外,还可作为国学节目的演播室、戏剧文化的表演地、园林文化的展示地,使之可憩可游、可赏可品。
工业记忆与温室结构相结合——保留凝结工业记忆的钢构架,外形设计形似祥云,呈现自然优雅的云状曲线,将传统与未来、工业与自然、静止与运动、寂静与喧嚣、陆地与水系、钢构与玻璃等对立的二元概念,在温室花园中建立完美的平衡,相得益彰。

中国花艺与世界花艺相融合——以打造一个365天属于上海的世界花艺园为愿景,同时连通世界园艺发展,举办具有世界级影响力的国际花展。

4、攻坚克难,技术方案创新

(1)形成综合性标准及工作方法

①土壤标准研究——现状场地以硬质地坪为主,且0-0.5米层次多为硬质混凝土,0.5-3米层次多为杂填土、部分会有夹心硬地面再次出现的现象,几十年的工业使用使该地区处于退化状态,场地条件较差,缺乏种植土壤;经多方研究及专家质询,形成配生种植土控制指标、生产方法及检测采样方法等一系列标准体系。

②人工湖体生态建设——工程内水域面积17.3公顷,对于水体布局及“水安全、水资源、水环境、水生态、水景观”、防洪排涝及水处理系统提出了较高要求。通过绿化灌溉、蒸发损失、渗透损失和折损确定公园需水量;通过库容曲线和兴利调节进行人工湖调蓄计算,确定取水规模;同时,建立了二维水动力数学模型,进行了湖区水动力分析——除涝工况分析,复核本项目设计除涝泵站规模。

③海绵城市专项论证——从公园水体、绿地系统、道路与广场系统、建筑系统和雨水资源利用五位一体地进行了本项目海绵城市分析与论证。

(2)开创人工山体建造先河双子山以上海本土山体形态——九峰三泖为自然原型,运用堆山理水的造景手法,塑造自然制高点和视觉焦点,形成四季四景、山水相映的景观。如此大体量的造山,无疑对于咨询工作提出了极高的挑战和要求。

①制作模型,确定山形——通过制作双子山山形模型,进行研究比选;对模型进行三维扫描,提取双子山模型数据,形成双子山区域设计形态;主体形态确认后,对竖向进行进一步优化和细化,突显山峰主次,东西两侧地形则延续山脉之势,形成环抱公园之感。

②满足生态性要求——优先考虑生态性,满足植物种植需求,优化种植坡度(双子山种植设计坡度>30度仅占总种植面积的1.4%左右)。

③突出结构安全性——项目周边邻近桥梁隧道,对于变形沉降控制要求高(比如对于卢浦大桥引桥桩基,水平变形控制在2毫米以内,竖向沉降控制在3毫米以内),前期进行堆山技术方案经济技术比选,采用结构空腔+景观覆土方案,满足安全及变形沉降要求。

④确定结构形式——结构形式相对复杂,难点较多,综合考虑周边环境、山体变形沉降,自身稳定等特点,按照结构100年设计年限的高标准要求,采用了主体PEC构件形式,内部组合楼板,并结合二次框架顶部结构塑造山形,整体结构形式重量较轻,稳定性好。

⑤解决表面覆土问题——由于大部分山体表面为2-3米覆土,荷载较大,创新性采用一次结构为主支撑结构,以结构简单、规则和完整性为划分原则,二次结构为支撑在一次结构上的结构构件,主要配合山形设置的方案,分仓覆土,对解决土建阶段的预埋件处理、管线处理和与绿化施工的衔接问题有较好的作用。

⑥考虑水土保持措施——结构顶板上设置蓄排水组合板,排水孔设置在蓄排水组合板之上,使排水板增加更多蓄水量;表层土面增加覆盖物,也能增加水土涵养功能。

⑦保证后期检修——外部覆土后难以进行土建维护,而内部大量的空腔部分人员到达难度较高,且存在一定检修风险,因此提出对于山体表面的构造处理、防水处理、预埋件、管线综合相关方案,减少后期检修的数量及难度。

⑧综合技术难度——以上所说各个对应技术难点,不是独立存在的,而是互相关联,互相影响的,且缺少先期案例借鉴。以上种种,都需要体现出上海乃至全国一流的综合水准,报告提前考虑多项施工问题,对于土方运输、种植前造型保护、苗木竖向运输及种植、防风固定、灌溉及消防水压增压等问题,提出了相关措施和分析。

(3)“温室+”先驱理念世博文化公园温室花园更将成为展示城市生态、艺术、文化与理念的地标性建筑,是世博文化公园绿色皇冠上一颗璀璨明珠。

①温室花园功能上有别于上海现有的辰山植物园和上海植物园温室。辰山温室集科研、科普和游览一体;上植温室以植物引种驯化和展示、园艺研究及科普教育为主;两者更注重温室的园艺科研功能。温室花园则更多关注观赏游览、休闲娱乐等功能,突出互动和体验感,创新性提出“温室+”综合体理念。

②温室花园设计经国际方案竞赛和专家评审,建筑设计采用云状曲线,在厂房建筑构架中穿插,布置于构架中部和周边,展现出自然生动的建筑形态。为保证设计效果的实现,通过建立三维结构力学模型,通过多种典型荷载效应,进行钢屋盖整体力学分析及截面设计验算,反映三维框架单元的轴向、弯曲、扭转及剪切变形。

③温室为植物生长服务,对于幕墙及开启要求很高,通过对国内外著名温室工程研究,对幕墙基本性能、安全措施、清洗围护措施、防腐措施以及结构要求等均进行了相关分析和说明。

综上,这些技术难点也给咨询工作带来了极大挑战,通过科学研究、多方比较和技术创新对公园建设提供了有利支撑。


四、工作效果

1、项目获得上海市发展改革委项目核准批复。

(1)2018年7月,雪野路以北顺利通过了评审,取得了《关于世博文化公园(雪野路以北)项目核准的批复》(沪发改环咨[2018]101号)。

(2)2020年1月,雪野路以南东区和西区顺利通过了评审,取得了《关于世博文化公园(雪野路以南)东区项目核准的批复》(沪发改环咨[2020]8号)和《关于世博文化公园(雪野路以南)西区项目核准的批复》(沪发改环咨[2020]9号)。

(3)2020年5月,雪野路以北调整顺利通过了评审,取得了《关于核准世博文化公园(雪野路以北)项目调整报告的批复》(沪发改环咨[2020]46号)。

2、提出生态与文化相结合、人工山体建造和“温室+”建设理念,具有先驱示范作用。

3、多方面研究,内容全面,对于后续公园建设有较好的参考价值。在世博文化公园前期研究工作中,形成了相关的设计标准,并进行了深化和总结,对于世界一流公园也有了较深的认识和了解,收集了大量的资料和数据,对于后续公园建设有较好的参考意义和价值。